|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6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探秘:星球保卫战

[複製鏈接]

5229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17 22:16
  • 簽到天數: 247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
    金錢
    7461
    威望
    15989
    主題
    5229
    樓主
    發表於 2019-9-27 10:52:27
     第一环节高手过招之概率分析

      骆:我是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的,当时这则消息很"火",很多网站都登了。我看了很吃惊,因为据说这颗小行星的直径有1公里,质量却达到了26亿吨。尽管我不会随便相信一些传言,但是我也知道,宇宙中的一些天体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要是两个天体的运行轨道相交或部分相重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发生撞击事件,所以当时也有一点点紧张。后来听说,经过测算已经排除了这种危险,之后我又查阅了很多资料,我认为……宇宙中天体撞击地球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张:很好!小骆,首先你的观点是对的,目前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可能发生,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和目前的科学预测,这个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可以观测到的,也是现有的近地小行星大约有1400多颗,这些近地小行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木星。小骆,你知道为什么吗?

      骆:木星是太阳系里的第五颗行星,也是太阳系行星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它有着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体积、质量和最多的卫星,我想,近地小行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木星的引力?!

      张:对!(赞许的)而在这1400多颗近地小行星中呢又有将近600多颗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假如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直径超过一公里的话,那么这个灾难就是全球性的灾难。小骆刚刚提到的那颗小行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学家们最早在新墨西哥州索科罗市的"林肯近地小行星观测中心"观测到的,时间是2003年8月24日。从测算出的数据看来呢,这颗名为2003QQ47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90万分之一。据计算,2003QQ47还可能于下个世纪与地球相撞,概率为220万分之一。现在世界各国类似的观测机构已经追踪到了600多颗直径超过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但是仍然有更多极具危险性的小行星目前还没有被发现。环抱地球的大气起到了相当大的保护作用,表面凹凸不平的月球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环节华山论剑之保卫方案

      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不可避免的,或许是几百年后,或许是我们目前暂时还无法预知的时候。如果有一天小行星真的撞击了地球,那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不是就到了灭绝的那一天?

      张:(笑)放心吧!我们怎么会坐以待毙呢?!现在,科学家已经提出了一些方案。你们可以猜猜,都有些什么办法?

      骆:张教授,实际我自己也想了办法,不过我……还不敢肯定。

      张:没关系!小骆同学,你尽管大胆的讲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

      骆:嗯,我想的第一个办法是炸毁它!就是先测算出它的运行轨道,然后利用先进的导弹向它发射,让它在太空中就被炸毁。第二种方法呢,就是改变它的运行轨道,让它远离地球,我想这样的话问题就应该解决了。

      张:不错啊!你的思路和目前科学家的思路是大致吻合的!

      骆:张教授,我觉得拦截小行星应该难度很大吧?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2-11 21:46 , Processed in 0.0119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